话音未落,张大柱的铁锹"
哐当"
一声杵在地上:"
当年那些偷数据的设备还没拆够?"
空气骤然凝固。王婶默默将草莓盘往怀里收了收,盘底的"
生态原产地"
钢印在暮色中泛着冷光。祁同伟注意到对方袖口露出的腕表,表盘上跳动的数字与监测站的土壤数据频率惊人相似——这绝不是巧合。
"
道可道,非常道。"
祁同伟忽然开口,声音混着山风飘向远处的梯田,"
二十年前,我们以为用化肥和技术就能驯服土地,结果换来的是满棚毒菇。"
他指向老槐树,树皮上的图腾在月光下若隐若现,"
现在才明白,真正的账本不在纸上,而在每粒种子的生长里。"
人群骚动起来。几个村民举起手机拍摄,镜头里,西装男的脸色愈难看。突然,监测站的警报声撕裂夜空,屏幕上的绿色网络中,东南亚某区域的光点瞬间转为刺目的血红。小狐狸毛倒竖,出警告般的低吼:"
他们在雨林用基因编辑技术催熟菌菇,地脉要崩了!"
暴雨倾盆而至。祁同伟冲进监测站,只见卫星地图上,无数红色裂痕正以东南亚为中心蔓延。更骇人的是,那些裂痕竟与二十年前村里菌灾的纹路如出一辙。"
快!把我们的生态修复数据全放出去!"
他对着话筒嘶吼,雨水顺着梢滴在键盘上。
老槐树下,王婶带头念起《地藏经》,苍老的声音在雨幕中回荡。村民们自围成圆圈,将受惊的游客护在中间。西装男们想要冲进监测站,却被张大柱带着青壮年拦住。"
想动数据,先过我这关!"
他的铁锹在闪电中划出银亮的弧光。
当第一缕晨光刺破云层时,雨停了。跨国公司的人灰溜溜地撤离,轮胎在泥泞中留下狼狈的辙印。而此时的监测站,全球土壤健康预警系统生了惊人变化——山村的绿色数据如涟漪扩散,在红色灾变区催生了零星的绿洲。小狐狸站在沾满雨水的屏幕前,尾巴轻点着非洲大陆的光点:"
看,有人开始听土地说话了。"
此后的日子,山村成了特殊的"
生态课堂"
。每月十五,老槐树下都会举行"
土地对话会"
。村民们分享堆肥心得,游客学习辨认野生菌,学者研究地脉与声波的共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