监控画面显示,几个戴着鸭舌帽的人开着印有"
现代农业协会"
字样的车辆,临走时还留下张字条:"
违背科学规律的怪胎,就该被铲除。"
梁璐攥着字条的手微微抖:"
我父亲的旧部,他们还在。。。"
话音未落,小狐狸突然从草垛窜出,尾巴指向天空。乌云不知何时已笼罩庄园,一道闪电劈中远处的老槐树,树干上蛰伏多年的祈愿纹竟出刺目金光。
"
地脉在警示。"
小狐狸的声音带着金属颤音,"
人类对正确的定义,正在割裂自然的脉搏。"
祁同伟望向被破坏的试验田,现那些看似"
失败"
的菌菇残骸下,竟萌着从未见过的菌种——它们的菌盖呈现出经文般的纹路,在雨中闪烁着温润的光泽。
这场风波过后,质疑声如潮水般涌来。农业专家在学术期刊撰文批判"
声波种植不科学"
,环保组织指责"
月光水稻消耗生态能量"
,就连村里部分老人也开始动摇:"
同伟,咱是不是真的太离经叛道了?"
深夜的书房,祁同伟翻看着被雨水浸湿的账本。烛光摇曳下,那些画着笑脸的数据旁,不知何时多了几行小字:"
番茄甜度18。7,比常规种植高3度;水稻抗病率提升6o%。。。"
他的目光停留在最后一页,那里贴着张泛黄的照片——二十年前的菌灾现场,满目疮痍中,一株野菊正顽强绽放。
"
尽人事,听天命。"
祁同伟喃喃自语,用毛笔在账本扉页写下这六个字。墨迹未干,窗外突然暴雨如注,他冲出门,看见梁璐正冒雨抢救被风吹倒的茶树。这些与蚯蚓共生的茶树,根系在暴雨冲刷下露出奇特的螺旋结构,宛如大地的指纹。
转机出现在省农科院的意外来访。席专家捧着显微镜下的土壤样本,声音激动得颤:"
你们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吗?这些共生系统产生的微生物群落,活性是普通土壤的二十倍!"
他指向茶树根部,"
看这些菌丝网络,简直是天然的智能肥料输送系统!"