林如海能力出众,借着小年夜逆案,裁撤增补人员,做的极为顺手,很快稳住了督察院的局面。
没有摆上司的架子,林如海在办事房里见了贾琏,得知了推荐人为简人达后,看似开玩笑的调侃:“恭喜贾党又增一员大将。”
别人说这个,贾琏还能一笑而过,林如海当面说这个,贾琏不得不打起精神,面露凝重道:“姑父,这玩笑可开不得。”
林如海道:“玩笑不玩笑且不说它,确实有人在传这个,就该当一回事。官场什么人都有,什么事情都会生,木秀于林风必摧之。”
也就是说,朝中确实有人在刻意营造贾党的概念,这就不是什么可以一笑而过的事情了,这是有人要致贾琏于死地。
会是谁呢?贾琏思之再三,不得其解。只能说仇家是有的,还不少呢。
但这种流言很难查信源,想报复都找不到人去。
这个世界上不是任何人做事都是有目的的,有时候就是单纯看你不顺眼,就要搞你一下,不一定就是你挡了别人的道。
本来还有点沾沾自喜的贾琏,很快就意识到,“贾党”
流言的危害性,这东西潜移默化的,一旦时间长了,没准就起效果的。
“无论如何,先查一查流言从何而起,总该知道是谁在背后阴一手。”
贾琏表明态度,林如海点点头:“确实要查,这些年太出风头了。”
贾琏稍稍沉思后提了一句:“我为御史,风闻奏事,从此开始吧。”
林如海听了先是一愣,随即忍不住扑哧一笑道:“这一手妙啊,换成别人这么干,大概是个笑话,你这么干没问题。”
什么意思呢,这就是人设挥作用了。看看贾琏干过的事情,一件比一件楞,自己弹劾自己,那也叫个事情?
贾琏说干就干,直接在林如海的办公室里开整,林如海在一旁还站着看他写奏折。
贾琏先从党争的危害写起,先说了晚唐牛李党争,消耗了大唐最后一点元气。再提晚明的齐党、楚党、晋党、阉党、东林、复社等等,强调了一下,南明本可割据半壁江山,以待北伐,复兴大明,奈何党争不休,无所作为,甚至闹出了请后金联手灭闯王的闹剧。多亏了本朝太祖于民族危难之际,振臂一呼,挥师北上,救万民于倒悬。惊闻金陵不战而降,太祖北伐大业被迫暂停,转而挥师东进,清扫东南……。
过去的事情说完了,贾琏提起现在的事情,什么事情呢,
最后来一句,依照规矩,大臣被弹劾之后,应该居家自省,或上奏自辩。自辩不可能了,毕竟自己弹劾自己嘛,只好居家自省。
这份奏折拜托林如海送进宫,贾琏直接跑路归家,可以光明正大的摸鱼了。
林如海拿着奏折进宫,作为重臣,很快见到了皇帝,拿出奏折奉上道:“陛下,贾琏上了份奏折,臣处理不了,只好上呈。”
承辉帝一脸疑惑的接过奏折看了看,看完后一头黑线,狠狠的把奏折摔桌上,怒道:“竖子,竟找借口放假。”
林如海也傻了,心说陛下,您这理解角度,微臣看不懂啊。
见林如海一脸懵圈,承辉帝收起怒色道:“他自己什么货色,心里能没数么?就他这样的人,也配结党做党魁?说出去有人信么?他就是新得了千金,据说爱不释手,看不到就难受。”
林如海听懂了,赶紧解释:“陛下,贾琏奏折中所言,确有其事,并且流传甚广。”
这一下承辉帝也愣住了,他是真没在意所谓的贾党之说,听了也就是一笑而过,他还不了解贾琏么?
现在看林如海的意思,真有人在背后推波助澜呢。
这就必须引起重视了,贾琏看似年龄不大,官也不大,最要害的位子九门统制就是个临时代一下。关键贾琏是李逆兵变一案中的功臣。
承辉帝不免多想了,问了一句:“李逆余党在报复?”
林如海摇摇头;“不像,便是有余党,怕也是躲的严严实实的,怎敢出来兴风作浪。”
承辉帝认可这个观点,微微颔,一脸冷笑道;“那就是挡了人的路,又或者是别的,总而言之,查吧!”
林如海道:“臣会安排人去查,若无它事,微臣告退。”
承辉帝道:“告诉贾琏,今天就算了,明天给朕滚回去坐班,一天天的就想偷懒。”
林如海听了心里很是服气,这圣眷,比不了,比不了。
承辉帝把裘世安叫来,问他:“上次你提到一个笑话,京中有人传贾党,如今看来不像是笑话,是有人在背后使坏。”
裘世安犹豫了一下,表示质疑:“圣人,会不会是贾琏小题大做,趁机偷懒,圣人是知道他的。”
承辉帝摇摇头:“竖子无状,做事鲁莽,人可没少得罪。朕真要查他的贾党,不知道多少人拍手称快,落井下石。此时,不可大意,查!”
裘世安按照吩咐退下做事,他心里其实有一些猜想了,找到夏守忠商量这个事情。
夏守忠听了裘世安的转述后,犹豫再三才低声道:“真要查呢,也要有个重点,咱家建议,二皇子身边一些人可以多关注。”
(本章完) 。